欢迎您访问山东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串讲笔记 >

工资管理学自考辅导学习资料

2013-06-08 10:06来源:安徽自考网
《工资管理学》
 
回答问题的通用思考角度:
1、按劳分配
2、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分配
3、国家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的作用
 
第一章
1、  P2 货币工资,亦称名义工资,即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名词解释)
2、  P2 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或名义工资的对称,是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实际得到的工资。(名词解释)
3、  P2 工资率亦称工资标准,是按单位时间支付的工资数额。工资率可以按小时、日、周、月、年分别规定。(名词解释)
4、  P3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名词解释)
5、  P3 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组成。
6、  P4 一、企业职工工资来源并形成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单选)
7、  P4 初次分配是在劳动者、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分配。
8、  P5 二、非企业单位职工工资来源并形成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单选)
9、  P5 再分配有国家预算、劳务费用、价格调整和银行信贷等多种途径。
10、              P9 工资除了经济意义上的概念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还有一些其他意义上的概念,如工资是一种心理概念,因为工资是个人与企业间的一种心理契约;工资是一种社会概念,因为工资在企业内和社会上,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工资是一种政治概念,因为企业、工会、群体和雇员个人全都运用他们的力量来影响工资;工资是一种公平概念,所谓公平,就是分配的公正——也就是报酬应与贡献成比例;工资是一种多学科概念,因为工资可分别由不同的学科来加以研究。
11、              P9 工资的职能:分配职能和经济职能
12、              P10 工资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一)、工资的强制性,(二)、工资的激励性,(三)、工资的调节性。
13、              P11~P20 工资问题的重要性:一、工资是劳动者维持生活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劳动力再生产。二、工资关系到产品的价格、产品竞争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三、工资直接关系到就业水平。四、工资是现代社会中劳资之间或者说劳动者与出资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焦点,是处理劳动者、企业和国家相互之间利益难以回避的问题。五、合理的工资是决定合理的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六、工资关系到劳动者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论述)
 
第二章
1、  P21 工资的边际生产率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提出的。被公认为是对长期工资水平所作的最令人满意的解释。
2、  P34 均衡价格工资理论,其创始人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
3、  P35 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说明工资水平的决定。
4、  P46 现代市场工资理论研究上的里程碑是边际生产率论、均衡工资论和集体交涉论。
 
第三章 不考
 
第四章
1、  P61 二、衡量工资差别的标准——基尼系数
2、  P62 当系数等于0时,表明收入分配绝对相等,每个人都得到了同等数额的收入。当系数等于1时,表明收入分配绝对不相等,即所有的收入都归于1人所有。
3、  P63 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表示差距相对合理;在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4、  P65~P68 造成产业之间工资差别的因素:第一、在一个产业部门的劳动力中,熟练劳动力所占的比重是影响产业之间工资差别的重要因素。第二、一个产业所处的地理位置。第三、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第四、产业工会化的程度。第五、人口增长率。(简答)
5、  P70 职业之间工资差别的形成:一、补偿性的工资差别,二、非补偿性的工资差别,三、非竞争性的工资差别。
6、  P70 一种是补偿恶劣的工作条件而形成的。以高工资补偿恶劣的工作条件而形成的工资差别。知识和技能并无质的差别的劳动者,因从事工作条件好差不同的劳动而形成的工资差别。(名词解释)
7、  P71 还有一种是由于补偿雇员训练费用的差别形成的。
8、  P72 非补偿性的工资差别,也称竞争性的工资差别,是指在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和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者由于劳动能力的差别而形成的工资差别。(名词解释)
9、  P73 非竞争性的工资差别,也称垄断性的工资差别,是指同质的或不同质劳动者之间的流动收到限制,进而使从事某一职业或处于某一阶层的劳动者获得了其他劳动者不能参与竞争的垄断地位而形成的工资差别。(名词解释)
10、              P73~P74 形成垄断性工资差别的原因:一是自然力量的限制,二是非自然力量的限制。
11、              P76 地区工资差别的原因:(一)产业结构的差别,(二)劳动力结构的差别,(三)种族的原因。
12、              P77 年龄之间工资差别的原因:(一)人力资本,(二)教育和年龄或经验,(三)资历,(四)工作改换率
 
第五章
1、  P84 按劳分配的思想,最早是由19实际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及其学派提出的。
2、  P88 19世纪初期,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最重要、最高的阶段,其代表人物是傅立叶、圣西门和欧文。傅立叶的“按比例分配”、圣西门派的“按劳分配”、欧文主义的“按劳取酬”
 
第六章
1、  P113 市场工资率的按劳分配实现形式:(一)在统一性、开放性的劳动力市场上,形成各种不同职业以及同一职业内不同等级的劳动力价格,即市场工资率,亦称均衡工资率。市场工资率是在社会范围内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这一步骤是为按劳分配奠定市场基础。(二)根据市场工资率的劳动力价格信号,劳动者从自己的能力和效用最大化出发,选择并决定向某一有这种劳动力需求的企业投入自己的劳动和投入多少劳动。这一步骤可称为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政策,即做出劳动供给的质和量的选择。(三)劳动者进入企业以后,企业通过工作评价或其他科学方法,把不同劳动者从事的不能相互衡量比较的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可以相互衡量比较的抽象劳动,评定出劳动者的劳动质量等级,并确定相应的工资等级和计算出评价工资率,即工资等级标准,并同市场工资率比较平衡后确定下来。这一步骤可概括为“按质定价”。(四)企业对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依据一定的劳动定额标准,采取按时间或按产品或按其他劳动成果的方法确定劳动者的劳动量。这一步骤可概括为劳动计量。(五)根据事先确定的劳动者工资率和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计算工资报酬量,并由企业向劳动者支付。这一过程可概括为“按量付酬”。
2、  P117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党在分配理论和分配政策上的一次新的概括和突破。
3、  P117~P118 个人收入分配政策:(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三)全面贯彻个人收入分配政策。
4、  P118 全面贯彻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三个基本精神和有关政策:1.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企业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善于经营先富起来。2.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3.在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第七章
1、  P125 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工资劳动者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
2、  P127 工资水平所包含和反映的内容主要是两个侧面:一是工资总额水平,即从宏观考察的职工工资在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以及从微观即企业考察的职工工资在企业新创造价值中所占的份额;二是工资相对水平,即从不同角度考察的各类不同劳动者之间平均工资的相对关系。
3、  P127 工资水平重要性表现在:(一)在宏观上,工资水平是间接反映工资总额的指标。(二)在微观上,在企业附加价值增长额一定下,工资水平的高低与增长快慢直接决定了劳动分配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了资本分配率的高低。(三)由于工资的劳动报酬性质,所以不同地区、产业、职业之间,通过工资水平表现出来的工资差别,也就成为指导、调节劳动者的劳动力生产、再生产和流向的价格信号。(四)工资是职工生活的主要来源,所以工资水平的高低和增长快慢直接决定了劳动者生活水平的高低和增长快慢。
4、  P128~P135 影响和制约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一、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增长速度,二、国民生产总值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三、农业的生产状况,四、人口的数量规模(论述)
5、  P128 这是影响和制约工资水平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
6、  P134 我国的积累率一般在25%左右为宜,最高不应突破30%的大关。
7、  P134 农业生产状况影响和制约工资水平,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8、  P142 在影响实际工资水平的物价、房租和捐税等因素中,物价是影戏那个实际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
下载资料WORD文档:
工资管理学自考辅导学习资料

上一篇:自考工资管理学复习资料(单选题,多选题,以及简答题)

下一篇:自考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