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点难点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2.作业成本计算程序及应用
3.目标成本法的概念及实施程序
4.适时生产系统的概念、内容、特点及效用
5.产品质量的概念与质量成本的内容
6.综合记分卡的概念与企业经营战略计量评价指标的关系
学习目的
掌握运用现代管理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品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
B、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C、作业成本法下,所有成本都需要先分配到有关作业,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D、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2、为达到一定目的、其内容能够与其他业务区分开来的活动是(       )
A、作业链    B、作业     C、值价链     D、作业管理
3、相同的成本动因引起的制造费用是(       )
A、变动成本    B、混合成本     C、固定成本       D、同质成本
4、由同质的成本动因引发的成本归集到一起即为(      )
A、作业      B、作业链        C、同质成本库     D、成本管理
5、作业成本法下,将归集于同质成本库中的制造费用分配的标准是(       )
A、变动成本率    B、成本费用率    C、投资报酬率      D、作业成本分配率
6、下列各项中,属于机器调整作业成本动因计算的成本库分配率是(       )
A、材料用量     B、搬运数量或次数      C、调控次数      D、检验数量或批次
7、成本规划目标反映的差距是关于目标成本与(       )
A、估计成本     B、目标售价          C、目标利润        D、预算售价
8、产品或劳务交付客户之前,发现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发生的成本是(        )
A、预防成本     B、鉴定成本         C、内部故障成本      D、外部故障成本
9、与数量相关的动因不包括(        )
A.产量         B.直接人工工时    C.机器工时      D.生产工人人数
10、 在作业成本法下通常难以找到合适的成本动因来将(       )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分配至产品。
A.车间管理   B.直接人工       C.质量检验    D.机器调试
 
二、多项选择题
1、 成本动因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
A.因果关系  B.受益性  C.合理性   D.全面性   E.灵活性
2、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成本的是(    )
A.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   B. 车间照明用电费   C.车间生产工人工资
D.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E.销售部门员工工资
3、.作业基础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     )
A.有较多的间接成本库                      B.按成本动因分配生产费用   
C.间接生产费用的分配基础常为非财务变量    D.提供较精确的成本信息      E.成本决策相关性较强
4、目标成本法所体现的成本管理思想特色包括(        )
A.拓宽了成本管理的范围     B.确立立足未来市场的成本兑争优势
C.调整了成本管理的重点     D.深化了成本管理的目标  E.丰富了成本管理的手段
5、产品质量成本包括(       )
A.预防成本    B.鉴定成本    C.内部故障成本   D.外部故障成本   E.设计成本
6.构成综合积分卡的维度有(      )
A.客户    B.财务    C.内部业务流程     D.学习和成长方面   E.研发生产
7、产品生产周期包括(        )
A.加工时间   B.运送时间   C.存储时间   D.等待时间     E.检验时间
8、下列项目中,属于内部故障成本的是(       )
A.废品       B.次品     C.产品返工     D.产品赔偿     E.产品质量监督
 
三、名词解释
1.非增值作业: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必要的或可消除的,或者虽然必要但效率不高或可以改进的作业。
2.目标成本:是指企业能够获取目标利润所允许的成本。
3.适时生产系统:也称无存货管理,改变了传统的推进式生产方式,采取需求拉动生产,使企业减少、甚至完全消除了存货,导致了存货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重大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盈力能力。
4.质量成本:是指企业因生产不符合质量的产品,以及为防止或纠正低质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
5.综合记分卡:也称平衡记分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多角度平衡评价的一种战略管理系统。
 
四、简答题
1.实施作业成本法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1)按工作内容辨别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2)分析成本与作业之间的关系,确定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
(3)按作业建立同成本动因相关的同质成本库,归集同质成本;
(4)以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为分配基础,计算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
(5)根据每种产品消耗的成本动因和成本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库归集的作业成本分配于产品。
 2.适时生产系统有什么好处?
答:(1)节约存货库存成本。(2)提高质量控制效益。(3)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工作效率。(4)减少数据收集和处理成本,简化了成本计算。
	- 
		产品质量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答:产品质量通常是指产品满足消费者使用要求的程度,产品优劣的等级等。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是:设计质量和符合质量。
	- 
		综合记分卡从哪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的?
答:(1)财务;(2)客户;(3)企业内部业务流程;(4)企业的学习与成长。
	- 
		简述作业分析的步骤。
答:(1)识别作业;(2)识别非增值作业;(3)了解作业之间的联系,包括产生根源和引发事件;(4)建立计量评价标准;(5)报告非增值成本。
 
五、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产量及直接成本等资料表
	
		
			| 项目 | 甲产品 | 乙产品 | 
		
			| 产量(件) | 20000 | 50000 | 
		
			| 定购次数(次) | 4 | 8 | 
		
			| 机器制造工时(小时) | 40000 | 150000 | 
		
			| 直接材料成本(元) | 2200000 | 2500000 | 
		
			| 直接人工成本(元) | 300000 | 750000 | 
	
	 
制造费用明细及成本动因表
	
		
			| 项目 | 制造费用金额 | 成本动因 | 
		
			| 材料验收成本 | 36000 | 定购次数 | 
		
			| 产品验收成本 | 42000 | 定购次数 | 
		
			| 燃料与水电成本 | 43700 | 机器制造工时 | 
		
			| 开工成本 | 21000 | 定购次数 | 
		
			| 职工福利成本 | 25200 | 直接人工成本 | 
		
			| 设备折旧 | 32300 | 机器制造工时 | 
		
			| 厂房折旧 | 20300 | 产量 | 
		
			| 材料储存成本 | 14100 | 直接材料成本 | 
		
			|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9800 | 产量 | 
		
			| 合计 | 245200 |  | 
	
	 
要求:
(1)分别按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求出甲、乙两种产品所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2)分别按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提示】:
(1)传统计算法
 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45200÷(40000+150000)×40000=51600(元)
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45200-51600=193600(元)
作业成本法
	
		
			| 项目 | 制造费用金额 | 成本动因 | 单位作业成本 | 
		
			| 材料验收成本 | 36000 | 定购次数 | 3000 | 
		
			| 产品验收成本 | 42000 | 定购次数 | 3500 | 
		
			| 燃料与水电成本 | 43700 | 机器制造工时 | 0.23 | 
		
			| 开工成本 | 21000 | 定购次数 | 1750 | 
		
			| 职工福利成本 | 25200 | 直接人工成本 | 0.024 | 
		
			| 设备折旧 | 32300 | 机器制造工时 | 0.17 | 
		
			| 厂房折旧 | 20300 | 产量 | 0.29 | 
		
			| 材料储存成本 | 14100 | 直接材料成本 | 0.003 | 
		
			|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9800 | 产量 | 0.14 | 
	
	 
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4×(3000+3500+1750)+40000×(0.23+0.17)+20000×(0.29+0.14)+300000×0.024+2200000×0.003=71400(元)
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45200-71400=173800(元)
(2)传统成本计算法
甲产品总成本=2200000+300000+ 51600=2551600(元)
甲产品单位成本=2551600÷20000=127.58(元)
乙产品总成本=2500000+750000+193600=3443600(元)
乙产品单位成本=3423800÷50000=68.872(元)
作业成本法
甲产品总成本=2200000+300000+71400=2571400(元)
甲产品单位成本=2571400÷20000=128.57(元)
乙产品总成本=2500000+750000+173800=3423800(元)
乙产品单位成本=3423800÷50000=68.476(元)
(3)根据以上计算可知,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甲产品的成本高于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而乙产品则正好相反。这主要是因为两种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采用的标准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法只采用一个标准,即机器标准工时,而作业成本法则根据成本动因,采用五个分配标准,所以,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更准确。
2.某公司生产产品X使用一种主要零部件A的价格上涨到每件10.6元,这种零件每年需要10000件。由于公司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且无其他用途,只需再租用一台设备即可制造这种零件,设备的年租金为40000元。管理人员对零件自制或外购进行了决策分析。
   (1)根据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信息,这种零件的预计制造成本如下:
	
		
			|  | 单位零件成本 | 成本总额 | 
		
			| 直接材料 | 0.6 |  | 
		
			| 直接人工 | 2.4 |  | 
		
			| 变动制造费用 | 2.6 |  | 
		
			| 共耗固定成本 |  | 30000 | 
	
	 
 
   (2)经过作业成本计算,管理人员发现有一部分共耗固定成本可以归属到这种零件,其预计制造成本如下所示:
	
		
			|  | 成本动因 | 单位作业成本 | 作业量 | 
		
			| 装配 | 机器小时(小时) | 28.22 | 800 | 
		
			| 材料采购 | 定单数量(张) | 10.00 | 600 | 
		
			| 物料处理 | 材料移动(次数) | 60.00 | 120 | 
		
			| 起动准备 | 准备次数(次数) | 0.20 | 200 | 
		
			| 质量控制 | 检验小时(小时) | 21.05 | 100 | 
		
			| 产品包装 | 包装次数(次) | 25.00 | 20 | 
	
	 
要求:分别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和作业成本计算法对零件进行自制和外购的分析并做决策。
【答案提示】:
 传统方法下自制与外购分析:
	
		
			| 自制差别成本 | 
		
			| 直接材料                 (10000×0.6)                     6000 | 
		
			| 直接人工                 (10000×2.4)                     24000 | 
		
			| 变动制造费用            (10000×2.6)                   26000 | 
		
			| 专属固定成本                                                    40000 | 
		
			| 合计                                                               96000 | 
		
			| 外购差别成本 | 
		
			| 购买成本                (10000×10.6)                    106000 | 
		
			| 自制零件节约的成本                                          10000 | 
	
	 
上述成本项目中,共耗固定成本是非相关成本,在分析中不予考虑。分析结果显示,自制差别成本为96000元,小于外购差别成本106000元,自制零件可节约10000元,管理人员应选择自制零件A。
作业成本法下自制与外购分析:
	
		
			| 自制差别成本 | 
		
			| 直接材料                (10000×0.6)                    6000 | 
		
			| 直接人工                (10000×2.4)                   24000 | 
		
			| 装配                    (800×28.2)                      22560 | 
		
			| 材料采购                  (600×10)                     6000 | 
		
			| 物料处理                 (120×60)                      7200 | 
		
			| 起动准备                (500×0.20)                      100 | 
		
			| 质量控制                 (200×21.05)                   4210 | 
		
			| 产品包装                  (150×25)                     3750 | 
		
			| 专属固定成本                                                40000 | 
		
			| 合计                                                           113820 | 
		
			| 外购差别成本            (10000×10.6)             106000 | 
		
			| 外购零件节约的成本                                          7820 | 
	
	 
    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后,管理人员的结论是选择外购零件A。因为自制差别成本113820元,大于外购差别成本106000元,外购零件可节约7820元。作业成本法提供了相对准确的信息,使管理人员避免了不当的决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C  5.D  6.C  7.A  8.C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  3.ABCDE  4.ABCDE  5.ABCD  6.ABCD  7.ABCDE  8.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