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山东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第九章复习总结(安徽自考)

2013-05-07 09:11来源:安徽自考网
第九章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由企业中专门的信息系统管理机构负责。其目的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正常、可靠的运行;并对系统进行评价,不断地改善和提高系统的性能,以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
9.1 信息系统的管理机构
9.1.1 信息中心
 在企业组织系统中,信息中心的地位,与该企业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和深度有直接的关系。可分为四种情况。
1.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当计算机的应用处于电子数据处理阶段,计算机的应用一般由对应的职能部门领导。
2.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信息处理由所属各职能部门独立出来,建立企业的信息中心,它平行于企业各职能部门,直接受公司某方面负责人领导。
3.ERP系统阶段
  企业引入ERP系统以后,一般需要由一名副总裁专门负责信息中心的管理工作,即信息技术经理或信息主管(Chieflnformation Officer,CIO) 。他们主持信息中心工作,并直接向总裁汇报。他们与财务副总裁、市场营销副总裁、生产副总裁、开发与技术管理副总裁处于相同位置。
4.CIMS阶段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阶段,流行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单独成立有信息副总裁(CIO) 的一个信息技术监管委员会,与财务、生产等部门平级,而其他的副总裁均为委员会成员。这种组织方式既使IT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同时又能与其他部门保持联系与沟通。
9.1.2 信息中心的管理方式
  信息中心是负责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规划、配置、协调、控制和管理的机构。其管理的基本方式有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
  集中式是指将所有信息资源的规划、配置、协调、控制和管理权全部集中于统一的信息中心,企业任何一个部门的信息资源需求都由信息中心负责提供。集中式主要优点是:统一的、集中的、专业化的资源管理和控制,有利于企业全部信息资源的协调和平衡;系统具有整体性,有统一的信息资源标准和操作规范,有利于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控制。
  分散式的极端形式是将信息资源分别置于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和控制之下,信息系统开发活动、开发人员、数据存储都采取分散的形式。分散式的主要优点是:能满足各部门内部的信息需求,各部门对信息资源的控制。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
9.1.3 信息中心的组成和职责
1.信息中心的组成
2.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职责
  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职责如下:
  (1) 系统开发组。负责协助制定信息系统新的规划,分析企业对信息新的需求,负责应用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文档管理工作。(2) 系统维护组。负责维护应用软件系统。(3) 计算机运行组。负责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安装及维护,使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 数据库管理组。负责管理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库的安全和维护工作。(5) 网络组。负责网络的设计、安装、运行、安全和维护工作。
9.2 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
  安全性是指应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部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防止非法使用者对系统资源,特别是信息的非法使用而采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可靠性控制主要指防止来自系统内部的差错、故障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9.2.1 系统的安全性
1.影响安全性的因素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 自然灾害、偶然事件。(2) 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的软件遭泄密和破坏。(3) 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4) 硬件故障。
2.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
  为保证系统安全,除加强行政管理外,并采取下列措施:
  (1) 物理安全控制。物理安全控制是指为保证系统各种设备和环境设施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2) 人员及管理控制。主要指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用户合法身份检验是防止有意或无意的非法进入系统的最常用的措施。(3) 存取控制。通过用户鉴别,获得使用计算机权的用户,应根据预先定义好的用户权限进行存取,称为存取控制。 (4)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由加密(编码)和解密(解码)两部分组成。加密是将明文信息进行编码,使它转换成一种不可理解的内容。这种不可理解的内容称为密文。解密是加密的逆过程,即将密文还原成原来可理解的形式。
9.2.2 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可靠性是指在运行中能抵御各种外界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系统可靠性可以通过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系统开工率等指标来衡量。在系统投入运行后,实用的可靠性措施主要有:
1.设备冗余技术
  指在系统中有两套硬件设备,以双工或双机方式工作,用冗余的设备来防止万一发生的硬件故障。双工方式是指一台设备联机运行,另一台同样的设备处于脱机后备状态或处理其他事务。
  双机方式则是由两台相同的设备并联完成相同的任务,处理相同的信息,然后比较两者的处理结果,只有当处理结果一致时,才可认定处理是正确的。
 系统的冗余设备主要指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也可以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在大型和重要的信息系统中,采用冗余设备技术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常用的方法。其主要缺点是增加硬件系统的费用和信息系统的成本。
2.负荷分布技术
  负荷分布技术是将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数据存储以及其他信息管理功能分布在多个设备单元上,以防止单一设备的故障致使整个系统瘫痪。
3.系统重新组合技术
 重新组合技术是当系统发生故障后,为了使系统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自动将故障设备停用,或用备件替换故障设备;并可在恢复的系统上启用数据库的后备数据,根据数据处理过程记录,将数据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9.3 系统评价
  系统转换投入运行后,需要进行的全面地检验和分析称为系统评价。系统评价主要由目标与功能评价、性能评价及经济效果评价等方面组成。
9.3.1 目标功能评价
  针对系统开发所确定的目标,逐项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根据用户提出的功能要求,检查系统运行的实际状况,分析系统功能的完成情况,评价用户对功能的满意程度。
9.3.2 性能评价
  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技术性能,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时间、容错性、使用效率等。评价指标如:
1.提供用户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2.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3.系统运行效率
4.信息中心工作质量
  对系统目标功能和性能评价的目的,是为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
9.3.3 经济效果评价
  评价其应用的经济效果,应从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两方面来分析。
1.直接经济效果
  直接经济效果是可计量的,它主要取决于以下话要素:应用计算机管理后,由于合理地利用现有设备能力、原材料、能量,使产品产量(或提供的服务) 增长;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节省人力,物资储备减少,产品门务) 质量提高,非生产费用降低,使生产门务) 成本降低等。
2.间接经济效果
  间接经济效果反映在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基础、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等的变化上,主要表现在:
  (1) 系统运行集成化。(2) 业务流程合理化。(3) 绩效控制动态化。(4) 管理改善持续化。
9.4 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是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最后一项活动。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保证系统正常而可靠的运行,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善和提高。
9.4.1 系统维护的内容
  系统维护是面向系统中各组成要素的。按照维护对象的不同,系统维护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应用软件维护
  一旦业务处理出现问题或发生变化,就要修改应用程序及有关文档。应用软件维护是系统维护最主要的内容。
2.数据维护
  根据业务处理的变化,数据需要不断更新,经常要求增、删数据,调整数据结构,以及数据的转储和恢复,等这些都属于数据维护的工作内容。
3.代码维护
  对系统中各种代码进行增加、删除、修改以及设置新的代码。
4.硬件设备维护
  主要指对主机及外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故障检修、易损件更换,某些设备功能扩展等。
9.4.2 应用软件系统维护
1.应用软件系统维护与重新开发的含义
  应用软件系统维护是指对已开发投入运行的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局部修改或改进的活动。重新开发则是指对正在运行的系统要进行重大的改动,需重新开发一个新系统来取代它。
2.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的类型
  按照每次进行维护的具体目标,维护可分为以下四类:
  (1) 完善性的维护。完善性维护就是在应用软件系统使用期间为不断改善和加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进行的维护工作。在整个维护工作量中,完善性维护居第一位。
  (2) 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是指为了让应用软件系统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活动。适应性维护工作量约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25%。
  (3) 纠错性维护。纠错性维护的目的在于,纠正在开发期间未能发现的遗留错误。对这些错误的相继发现,对它们进行诊断和改正的过程称为纠错性维护。这类维护约占总维护工作量的20%。
  (4) 预防性维护。其主要思想是维护人员不应被动地等待用户提出要求才做维护工作,而应该选择那些还有较长使用寿命。
3.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的管理
  系统的维护工作一定要慎重。每项维护工作都应由专人负责,并且通过一定的批准手续。维护工作的审批者要对系统非常熟悉,能够判断各种维护的必要性、影响范围和产生的后果。
  当有关人员完成维护修改任务后,由维护小组组织测试并与用户共同验收成果。通过验收后,新的成果可正式投入使用,系统的相应文档应进行更新、归档。
9.4.3 数据库的维护
  数据库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数据库安全性控制;数据库的正确性 保护、转储与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造。
1.数据库的正确性保护、转储与恢复
2.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造
  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记录的不断增、删、改,会使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变坏,降低了数据库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和数据的存取效率。数据库管理员就要进行数据库的重组织。在重组织过程中,按原设计要求重新安排记录的存储位置。
9.5 系统运行的管理制度
  为保证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一整套运行管理制度,这套管理制度主要应当包括:
1.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
  系统操作员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心机房的管理、系统数据的备份/恢复、共享数据的管理等,在系统操作运行中起到主要的作用。
2.子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
  子系统操作员负责子系统的管理与操作,该制度应规定各子系统终端室(或工作站) 的工作环境要求、正常工作职责及处理细则。系统操作员、子系统操作员应每日填写工作日志。
3.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如规定保证机房安全和清洁,使计算机能正常运行的各种措施;规定上机操作规程,以及意外事故发生的处理办法等。
4.文档管理制度
  规定文档管理人员的职责、文档保存、借阅、修改的管理细则。
5.应用软件维护制度
上一篇:自考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第八章复习总结(安徽自考)

下一篇:自考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复习总结(安徽自考)